新华社合肥2月20日电(记者鲍晓菁)记者从安徽省儿童医院获悉,近日该院在无血可用的情况下,为一名3岁的“熊猫血”患儿切除了巨大脾脏,目前康复状况良好。
据介绍,这名3岁患儿患有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两年来一直依靠输血治疗,平均约20日就需输血一次。手术前患儿重度贫血,脾脏肿大。患者家属在网站上发布了求救帖,得到了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主任高群的关注和重视,患儿被收入安徽省儿童医院普外一科治疗。
“一方面,患儿的脾脏肿大得像一个大皮球,不断吞噬外周血中的红细胞,使得患儿长期贫血,血红蛋白仅有38克,因此必须尽快手术。但另一方面,这个患儿是罕见的RH(-)A型血,俗称熊猫血,血源稀少,无手术用血可备。”高群介绍,经过儿童医院外科专家的充分讨论和严谨论证,他们认为,只要手术中高精细操作,尽最大可能减少出血,做到脾血“只出不进”,就可以达到自体血液回输效果,提高患儿血容量。
2月15日,在无备血情况下,高群率领的团队为患儿进行了“巨脾全切除术”。目前,患儿贫血明显好转,面色红润,神情安稳,已经可以和父母一起,在床上玩玩具。
“这是一次对医疗技术的挑战。”高群说,面对如此罕见的病例,该手术突破了患儿年龄太小、没有手术用血、脾脏巨大等多项难题,标志着安徽省儿科外科手术技术的尖端水平。这一手术的成功也为今后其他低龄患儿的类似手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