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的本质是医疗服务,不是消费品,医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医美项目的资质资格。这是医美行业最重要的护城河。
医美行业的三个特点:
1. 与日本,韩国相比,我国医美行业规模大,潜在市场大
2. 医美用户的复购率高,对医美项目的依赖性大
3. 行业呈现向大企业集中的趋势。黑诊所,黑药品逐渐消亡
医美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药品,器械生产商,上游药品,器械生产商利润空间大,毛利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 ,产业竞争力强,取代进口是长期趋势,主要的药品包括玻尿酸和肉毒素,玻尿酸占比66%,肉毒素占比32%,上市公司主要包括,爱美客,华熙生物,昊海生科和华东医药。
玻尿酸吸收自己重量1000倍的水分子,世界上80%玻尿酸原料来自于山东,玻尿酸原料按照纯度分为医药级,化妆品级,食品级玻尿酸。医药级玻尿酸毛利率高,玻尿酸制作难是后续两个步骤:研磨+交联,研磨把玻尿酸变成大中小分子,取决于能磨多小,特别小的凝胶型玻尿酸国内做不出,玻尿酸本身只是一个分子,还需要用胶水把它粘起来,才能内聚塑形,玻尿酸的胶水叫交联剂,交联技术需要关注交联度,国外(乔瑞登)真正强的是交联技术,爱美客和华熙生物在攻关。
肉毒素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毒素,进入神经细胞,神经元无法释放神经递质,无法传导,一单位肉毒素可以毒死一只小鼠,不同肌肉有不同单位肉毒素的最高注射量。功效:可以用来除皱纹,瘦脸,肉毒素和其他的医美产品搭配会有1+1大于2的效果。肉毒素神经毒麻类药物,在我国受到严格监管。审批周期极长达到8-10年,批文只有四家 兰生所的衡力和爱尔兰艾尔建的保妥适,2020年刚刚批了英国的吉适和韩国的乐提保,衡力和保妥适销售额大致相等,但是国内肉毒素市场70%都是水货,水货价格低,水货之一白毒(乐提保)刚刚获批。从美韩两国来看。肉毒素的市场比玻尿酸更大,17-30岁打玻尿酸变美,30-70岁打肉毒素抗衰。
中游是医美机构,包括公立机构的美容整形科,大型连锁医院,中小型民营整形医院和小型诊所。医美机构的毛利率在35%-65%之间,但是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最大的问题是医美机构没有门槛,小诊所,黑诊所数量众多,市场高度分散。医美机构有近10万家,合法机构占比只有百分之14,1.3万家,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超过八万家,以热玛吉为例,四证合一的热玛吉机构只有286家,90%的热玛吉机构都是黑诊所。一些上市公司跨界并购医美机构,股价暴涨,奥园美谷,苏宁环球,朗姿股份。但是医美机构多是概念炒作,长期投资价值不高。有几点原因:
1. 医美机构技术门槛低,远没有爱尔眼科在眼科领域的技术门槛
2. 医美机构没有品牌壁垒
3. 医美机构净利率并不高。看似高毛利的背后30%-50%的费用用在销售费用上,因为医美需求是被创造出来的,需要大量的广告争取客源
4. 民营医美机构缺乏麻醉师,很有可能出现医疗事故。
医美行业的下游是消费者,医美行业的引流还是以线下和线上百度为主,医美的APP渗透率还不高,未来的话消费者培养有很大空间,医美行业属于医疗行业。但是没有集中采购的担忧,医美行业最赚钱的,最有壁垒的一条在上游,上游的药品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中游的医美机构竞争充分,盈利能力有限,只能当作概念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