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马很喜欢在电影上映前或者观影后补原著,所以《侠隐》也不例外。
赶在电影上映之前看完了原著,以为会是李天然的复仇故事,跟书名一样,“隐”在北平的侠,藏在房顶上的“燕子李三”。
除了人物名字,其余全是“姜文”
先入为主。已经在脑海中接受了书中的故事,再看到电影时未免有些不适应。
想到会改编,但没想到改动这么大。
电影中是正序,一切几乎都没有悬念。师父一家是朱潜龙杀的,李天然回国复仇,刚回来就见到了朱潜龙,偷了刀拿了印盖在了唐小姐的臀上,最后当着根本的面杀死了朱潜龙。
但在书中很多情节都是未知的,读者所掌握的信息和刚回国的李天然一样。刚回国的他并不知道朱潜龙在哪里,也不知道那晚和朱潜龙一起来的日本圆脸是谁。并且书中交代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在后半段,所以刚开始读者并不知道李天然为什么复仇,找谁复仇,这些信息都是在之后他与别人对话中得知的。
也就是说书中没有任何上帝视角,读者就像是一直陪在李天然身边一样,
李天然知道的读者不知道,李天然不知道的读者更不知道
。
每天都是陪他吃吃饭,溜溜弯,找找关大娘。
关大娘在书中就是位裁缝。所以在预告片中看到李天然对着关大娘说“你也不像个裁缝”之后,神马就知道改编会是多么大刀阔斧了。
姜文很早就跟施剑翘的家人拿到了影视形象改编版权,打算拍一部施剑翘传,但实际上是把关巧红的形象设计成了施剑翘。
1925年孙传芳将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俘虏并斩首,示众三日于蚌埠车站,得知消息后年仅20岁的施剑翘就决定为父报仇。1935年,施剑翘在天津佛教居士林刺杀直系军阀孙传芳报杀父之仇。
影片中关大娘放小脚、练枪、打算替父报仇的人物设置都是以施剑翘为原型,《一代宗师》中的宫二的原型也是施剑翘。
《侠隐》中的关大娘是李天然的情感依靠,到后来就时不常做点爱做的事。因为丈夫孩子出车祸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一个弱女子要怎么才能报仇?李天然也是从关大娘口中得知朱潜龙的下落,因为在李天然说关大娘像自己师姐的时候,关大娘说她曾经听邻居的情夫说过自己像他师姐(或者师妹)。
得知羽田下落便是通过自己在画报社上班时,翻看画报见到了日本圆脸,得知了他的名字——羽田。
李天然并不是一回国就当上了医生,也更不是在协和。最初在画报社上班的,因为他懂外文自然可以翻译一些国外的稿子找几张国外的图片。后来被朱潜龙的得知了身份后才挂牌在亨得利医生名下,有外国人的庇护总是安全些。
当初去国外也是为了做烧伤整形手术,术后的李天然回国后觉得朱潜龙不会记得自己,还和他一起喝了酒,并且酒桌上用手指弹水珠弹瞎了曾经欺负自己外国记者朋友的恶少的眼睛,而并不是伤到了朱潜龙。
蓝青峰把朱潜龙胡诌成了朱元璋的后代
还同框对比,这一看就是张麻子的套路,惊不惊喜?
不老针打在左臀右臀还是中间自然也是充满隐喻的恶趣味,行事低调的李天然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
最无法忍受的还是电影中的李天然
为什么李天然回国?因为在美国打架待不下去了,电影中变成了被委派任务还是有些奇怪。
为什么一直不报仇?因为仇人没找到,而不是找到了却不敢下手;是在等待时机,但却不是被蓝青峰玩弄于鼓掌之中。
书中的李天然年少,但内心带着国仇家恨,会觉得这是很悲情的人物,并且经常会在说完一句话后立刻后悔,觉得自己思考得还不够全面,生怕露出自己伺机报仇的念头。而电影中被抽大烟的李天然、带着凤仪之宝裸身奔跑在屋顶的李天然,不去报仇而在钟楼敲钟的李天然,一直在让神马后悔看完了《侠隐》,因为这已经不是我心中的李天然了,这是姜文的。
侠或许应该在经历中慢慢成长,也或许要在他人指点下才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吧。
虽然暂时还不能完全接受姜文的改编,但这也是第一次在看姜文的电影之前看完原著小说。这也证明了一件事,
看姜文的电影就不要先看原著,就算是先入为主也要先入姜文,毕竟爽啊。
其实全片最想翻白眼的地方就在最开始,师父让天然和师姐定亲的时候。看到师姐之后,神马满脑子都在想“周韵哪里像她?朱潜龙和李天然都疯了么”!就算是时间美化回忆,但这磨皮瘦脸滤镜会不会用的太多?
第一遍看带了太多个人情感,二刷的时候放空再看应该就会好很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