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互联网医疗服务APP居然推广起了“9价HPV疫苗一次搞定”的服务,宣称去香港的医疗机构注射首针9价HPV疫苗,后面的两针可以带回内地打。
8月29日上午,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拨打了该服务的咨询热线,对话如下。
记:怎么预约?
客服:办好港澳通行证并确定赴港离港日期后,把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港澳通行证号码、赴港和离港日期等信息给我们,并在平台上一次性付清费用,我们安排周一到周五打针,预约后直接去机构现场签约并打针,打完针立马坐飞机回内地。
记:费用怎么算?
客服:7000元三针,包括三针疫苗的费用,还有回来后两次护士上门打针的服务费,不包括来往路费。
记:疫苗怎么带回来?
客服:香港医疗机构提供处方,您能过海关的,另外疫苗有专门的冰盒存放,像一个手提药箱,72小时保温。回家后放在0℃左右的冰箱里冷藏。
记:香港那边是什么机构?
客服:有很多家机构,可就近选择,是正规医疗机构,不然拿不到疫苗的。
记:杭州有很多人打吗?
客服:我们平台全国各地有服务,很多人去的。
(但该平台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推出该项目一周多以来,尚无人签约,如果公众对于这项服务的安全性有质疑,也将考虑取消。)
29日下午,记者发现该平台已将原先挂在醒目位置的“9价HPV疫苗一次搞定”广告条已被撤掉,记者继续拨打该咨询热线,但被告知“名额已满,如果您现在立马能全额付款的话就给您安排”。)
疫苗能否带回内地自行注射、放冰盒运送安不安全、护士上门接种疫苗合不合规定,咱们来分析下。
1、疫苗能带回内地自行注射吗?
不行。
国务院于2016年4月新修订了《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疫苗的采购、流通、接种及异常反应处理等各个环节做出了更加明确的操作规定。例如“疫苗储存、运输的全过程应当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不得脱离冷链,并定时监测、记录温度”。《条例》第二十一条要求,接种单位须是满足三类条件的医疗机构,该互联网医疗服务APP并不属于接种单位。《条例》第三十一条指出,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进行群体性预防接种。
2、自行运送疫苗安不安全?
不安全。
浙江省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原则上不建议自行转运和保存疫苗。“所有疫苗都需要全程在2℃~8℃的存储环境下保存,个人不能完全保证“全程冷链”从而导致疫苗的有效性下降,而专业的疫苗冷藏车有温度调控的功能,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会发出警报,“如遇警报后发现冷链车确实存在故障,我们还会联系最近的当地疾控部门另派冷链车帮忙转运。”另外,中标疫苗在入库疾控部门前,会被索取批签发合格证、冷链运输记录、企业出库单等资料。
也就是说,疫苗粗存不当会导致打了也没有效果。
3、护士上门接种疫苗合不合规?
记者翻阅了该平台的护士名单,定位杭州后出现的第一位是某市级三甲医院的护士,上面介绍该护士来自三甲医院***,擅长服***。但记者从该三甲医院了解到,该名护士已经离职,虽仍有护士执照,但如果未经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也是不合要求的。
注意: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16年版)》,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资格,并经过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预防接种服务工作。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唐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