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潮汕人最骄傲的食材曾是皇帝贡品更曾作为礼品敬赠冰肉是什么

频道:整形价格 日期: 浏览:0

小伙伴知道这里种的是啥吗?

这个嘛······

这个总看得出来吧!

没错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番薯啦~~

不过,今天要说的可不是普通的番薯哦~

这就是番薯中的极品——

“后陇红”

首先解释一下,后陇其实是一个村,坐标是广东省潮安县凤塘镇。

“后陇红”的前世有另一个名字,叫做“陂头黄”。为什么这么说呢?

后陇(亦名鹤陇)自然村创建于宋代。嘉靖初年,村中有个青年农民叫苏阿礽,因逃荒来到潮阳县陂头村,被村姑阿甜父女收留做帮工,慢慢地阿礽阿甜相爱了。陂头村盛产一种叫“陂头黄”的番薯,苏阿礽很快掌握了种植番薯经验。灾荒过后,苏阿礽要回后陇,就采集了一批“陂头黄”薯苗,将它引种在叫做伯爷宫前的自家三分六厘旱地上,这块地土质不黏不燥,又有山涧甘泉灌溉,适宜种植番薯。苏阿礽又是有心人,对薯苗做了嫁接,改良“陂头黄”品种,薯色由淡黄变橙红透亮,薯质由粘烂多水分变润软有弹性,薯味由寡淡变香甜,还带有淡淡柑橙味。从此名气大增,价钱高出其它品种好几倍。不出三年,阿礽脱掉贫帽,娶回阿甜。村人戏说苏阿礽“娶来雅(漂亮)妻引来好‘种’,一举双得。”自此,“陂头黄”变成了“后陇红”。

据说,后陇红番薯的正地道产地在后陇村山前那片“石龙”旱地,极品圣地是饭包山感天大帝庙前的三分六厘(一说三分)地。此地出产的后陇红番薯,薯质最佳。收获后的后陇红番薯,薯块连同根部一起保存,挂在樑上使之通风透气或窖藏,保存经年,味道最好。

“后陇红”虽然好吃,但是并不是名贵之物,又是怎么摇身一变,成为贡品的呢?

话说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后陇村学子苏志仁中甲辰科进士,授池府推官,不久又迁升入朝任中宪大夫吏部主事,成为潮州府历史上著名的七俊贤士之一。一次,他从京城回故里省亲,特意带上一篮“后陇红”回京,在其华诞之日,做为宴会的一道菜请六部官员,百官品尝后,无不交口赞叹。一时间,“后陇红”名噪京华,誉满朝野。

嘉靖皇帝朱厚熜不知从哪儿得到这消息,也想品尝品尝。这可让苏志仁大为烦恼。“后陇红芯仔”虽好,毕竟是番薯,名贱。再说,番薯又常作为猪食之物,“猪”与“朱”谐音,弄不好犯讳,会杀头的。

不过,苏志仁到底是饱学之士,很快就想出办法:不能直呼番薯,应该有个好听名字,以前此薯叫“陂头黄”,现在就叫“后陇红”吧。再就是不能整条薯呈送上去,要做成一道菜,于是他根据自己经验,抄写一张菜谱,除了番薯,还加了核桃仁等“五仁”和白砂糖、精肉丁、生葱花,如何煮,如何炸,如何炒,写得明明白白,命名曰“五仁六色七味八宝九制后陇红”,而后进呈陛下。御厨照谱操作,不敢怠慢。嘉靖皇帝品尝后,点了点头。皇帝这一点头,就把“后陇红”点成了朝贡品。从此,潮州人要吃“后陇红”就难了。

广东省特级厨师朱彪初先生的大作《潮州菜谱》,有一味高级宴会甜菜“甜五仁地瓜”,原料就是特选后陇红番薯600克,配以核桃仁等“五仁”,加上白砂糖和冰肉小丁、生葱花,经炸、炒、煮而成。

时至1960年,被选为上京参观团代表的后陇村人苏杜清,也将“后陇红”作为礼品敬赠毛泽东主席。名人品尝“后陇红”的轶闻历来颇多,清末,广东虎门要塞提督方耀莅临潮州时,品尝“后陇红”后也大加赞赏。

液压万能试验机

弹簧试验机

摩擦磨损试验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