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王南通讯员赵霞
9月20日是第30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口腔健康,全身健康”,副主题是“护健康口腔,助健康体魄,享健康生活”。
口腔作为身体的“门户”,牙齿的好坏不仅影响着个人形象,还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如果牙齿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诊治。对于儿童来说,从幼儿时期就要注意口腔健康,防止“病从口入”。
【案例一】不当喂奶姿势致2岁幼儿牙齿“地包天”
多多2岁4个月大了,最近一段时间,妈妈发现多多长出的牙齿有些“地包天”。于是,妈妈便带着多多前往德州联合医院口腔二科就诊。
从事口腔正畸工作多年的德州联合医院口腔二科主任冷相英检查了多多牙齿的情况后表示,“这孩子确实是前牙反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包天’,如果排除遗传的因素,那可能是后天不良的口腔习惯造成的。”询问后得知,多多一岁左右断奶,之后一直喝奶粉,每次喂奶粉的时候奶嘴离多多有些远,多多经常用下颌去够奶瓶,久而久之,就有些“地包天”了。
冷相英解释,龋齿、张口呼吸、吮指、咬唇、偏侧咀嚼、不当的喂养姿势等都有可能造成孩子错合畸形。冷相英提醒,除遗传因素外,有些口腔畸形是可以预防的。比如,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喂奶时应将宝宝的身体倾斜呈45°,奶瓶不能举得太高,防止宝宝为了包裹奶嘴而下颌前突,最终形成“地包天”。“‘地包天’是正畸科的急诊,而且随年龄的增长面部畸形逐渐加重,所以一旦发现应尽早矫治。”冷相英说。
【案例二】爱美不分年龄,50岁大妈戴牙套
“爱美不分年龄”这句话在赵阿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几天前,她刚刚到医院戴上矫正牙齿的牙套。
赵阿姨今年50岁,牙齿不整齐一直是她的心头病,不仅不美观,不整齐的牙齿对咀嚼、牙齿的清洁都有不便,但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赵阿姨迟迟没有到医院矫正,可是因为牙齿之间的缝隙较大,给她咀嚼食物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于是下定决心来医院诊治。经过诊断,只要进行牙齿矫正,赵阿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的要求也越来高,所以前来戴牙套的人也越来越多,大部分人是为了美观,同时连带治疗牙齿功能。”冷相英表示。
在矫正牙齿的人群中,12-16岁之间的青少年占了大多数,“这时候孩子们口中已经全部是恒牙,所以前来矫正的人不少,基本都是利用寒暑假、周末或者节假日前来矫正。”冷相英说,虽然青少年占了大多数,但是中年人的比例也有所提高,这也得益于他们对口腔健康认识的提高。
冷相英建议,想要进行牙齿矫正的市民还是要尽早到医院就诊,因为每个人牙齿情况不尽相同,需要详细检查,制定个性化方案。
【案例三】
7岁娃不注意口腔卫生,换牙时牙齿“倒长”
明明今年7周半,一侧门牙已经换好,另一侧却一直不换,明明的妈妈带他来到医院进行诊治。拍片检查后发现,明明的乳中切牙残根,中切牙牙冠向上生长,看上去就像是“倒着长”。德州联合医院儿童牙科医师闫平表示,在牙齿没有受到外伤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孩子在乳牙期间没有注意口腔卫生,多食甜食等不良习惯造成乳牙龋坏进而根尖周炎,恒牙胚长期在炎症刺激下导致恒牙发育异常。
经过询问,闫平得知,明明之前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好。“孩子不喜欢刷牙,每次都是草草了事,平时又爱吃饼干、喝饮料,但是清洁却不及时,所以在乳牙时期对牙齿的损坏比较大,孩子换牙期,新牙没有好的生长环境,所以极易出现问题。”闫平表示。
闫平表示,很多不良的习惯都会造成对牙齿的伤害,例如口中含饭、爱吃饼干、喝饮料等对孩子乳牙的伤害都很大。“所以从孩子长牙开始,就应该为他们清洁,开始家长可以戴指套清洁,慢慢过渡到牙刷,并且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保证孩子牙齿的健康生长。”闫平说。